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弹汗行》
全文:
路经弹汗州,因作《弹汗行》。
自昔蒙古长,原有汗之称。
长城以北东西亘,各据部落雄相争。
文皇欲弹压若辈,边州因以此额泐岩城。
而何四夷君长上尊号,既笑却之,后乃赐书四夷遂用可汗名。
《弹汗行》,慢言唐事,试言我皇清。
四十九旗为旧属,久去汗号,惟以王公带砺百世荣。
四喀尔喀实后附,仍其汗号,乃我皇祖沛恩宏。
朕虽不德定准部,亦存其汗号都尔伯特,至今世禄其孙曾。
其馀自作孽覆祀,非我黩武逞嘉兵。
最后土尔扈特自归顺,仍其汗号无庸更。
弹汗行,何须弹压惟廑怀柔情。
各部入觐循兹以入京,亿万斯年受恩,保土与国享升平。
参考注释
而何
(1).犹如何。怎样。《左传·昭公四年》:“ 牛 谓 叔孙 :‘见 仲 而何?’” 杜预 注:“而何,如何。”
(2).犹如何。怎么。《左传·襄公二十二年》:“谓我敝邑,邇在 晋国 ,譬诸草木,吾臭味也,而何敢差池?”《孟子·尽心下》:“仁人无敌於天下,以至仁伐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汉 王充 《论衡·顺鼓》:“久雨湛水溢,谁致之者……击鼓攻社,而何救止?”
四夷
(1).古代华夏族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含有轻蔑之意。《书·毕命》:“四夷左衽,罔不咸赖。” 孔 传:“言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被髮左衽之人,无不皆恃赖三君之德。”《后汉书·东夷传》:“凡蛮、夷、戎、狄总名四夷者,犹公、侯、伯、子、男皆号诸侯云。”
(2).泛指外族、外国。 清 魏源 《<圣武记>叙》:“不忧不逞志于四夷,而忧不逞志于四境。”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 中国 之在天下,见夫四夷之则效上国,革面来宾者有之;或野心怒发,狡焉思逞者有之;若其文化昭明,诚足以相上下者,盖未之有也。”
君长
(1) 君主
(2) 部落的首领
上尊
(1).古代祭祀或燕饮时放在上位的酒杯。《礼记·郊特牲》:“黄目,鬱气之上尊也。” 孔颖达 疏:“祭祀时列之最在诸尊之上,故云上也。”黄目,一种用黄铜雕饰的酒杯。《礼记·少仪》:“尊者,以酌者之左为上尊。” 郑玄 注:“尊者,设尊者也;酌者乡尊,其左则上尊也。”
(2).泛指堂上的酒杯。《礼记·文王世子》:“於成均,以及取爵於上尊也。” 孔颖达 疏:“上尊,堂上之酒尊。”
(3).谓上等酒。《元史·张思明传》:“﹝ 思明 ﹞因疏 和林 运粮不便事十一条,帝劳以端砚、上尊。” 明 唐龙 《寿少师石淙先生五十韵》:“饌分玉筋洁,酒赐上尊醇。”
(4).尊奉。《史记·晋世家》:“十二年冬, 齐顷公 如 晋 ,欲上尊 晋景公 为王, 景公 让不敢。”
赐书
(1).称人来信的敬辞。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曩者辱赐书,教以顺於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宋 王安石 《答马太傅启》之二:“未皇修好,先辱赐书。”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九)》:“记得一年或两年之前,蒙你赐书,指摘我在《阿Q正传》中写捉拿一个无聊的 阿Q 而用机关枪,是太远于事理。”
(2).指皇帝给臣下写信。 宋 王安石 《赠司空兼侍中文元贾魏公神道碑》:“命以故官,不起。赐书宠慰,从之。”《明史·常遇春传》:“ 天瑞 力尽乃降, 遇春 果不杀。 太祖 大喜,赐书褒勉。”
(3).君王赐给的书籍。《汉书·叙传上》:“ 彪 字 叔皮 ,幼与从兄 嗣 共游学,家有赐书,内足於财。” 北周 庾信 《小园赋》:“门有通德,家承赐书。”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家有赐书三千卷,尚在 善和里 旧宅,宅今已三易主,书存亡未可知。”
可汗
中国古代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族的君长的称号
乾隆名句,弹汗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