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阅高堰坝示河臣》
全文:
建堤以卫民,民安赖堤利。
设仍民受灾,堤存亦何济。
洪湖寔巨浸,高堰为障蔽。
犹虞盛涨时,莫禦汪洋势。
三坝建尾闾,节宣原有制。
何人倡邪说,强与安名字。
云开天然坝,每岁成故事。
吸川所不恤,涝田所不计。
惟保石堤固,河臣能事毕。
以此云称职,夫谁不能逮。
高斌觉此非,力排向浮议。
戒以邻为壑,下河实受惠。
但尚虞意外,添坝请予示。
予谓三已多,况五可轻试。
是与开天然,实同名略异。
因与定恒规,率视昨岁例。
仍旧贯者三,更新为者二。
三犹涨不减,许可及次第。
下河数县民,庶免饥溺累。
昨过清江浦,名宦堤旁祀。
皆昔保堤人,对民能弗愧。
参考注释
尾闾
(1).古代传说中泄海水之处。《庄子·秋水》:“天下之水,莫大於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 尾閭 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成玄英 疏:“ 尾閭 者,泄海水之所也。”《文选·嵇康<养生论>》:“自力服药,半年一年,劳而未验。志以厌衰,中路復废,或益之以畎澮而泄之以 尾閭 。” 李善 注引 司马彪 曰:“ 尾閭 ,水之从海水出者也,一名 沃燋 ,在东大海之中。尾者,在百川之下故称尾。閭者,聚也,水聚族之处,故称閭也。” 唐 李德裕 《漏潭石》诗:“常疑六合外,未信 漆园 书,及此闻溪漏,方欣验 尾閭 。” 清 赵翼 《逃荒》诗:“安得 尾閭 筹洩水,尽收归海出平畴。”
(2).泛指事物趋归或倾泄之所。 清 魏源 《军储篇一》:“此漏不塞,虽万物为金,阴阳为炭,不能供尾閭之壑。” 梁启超 《新民论》第二节:“民族帝国主义者何?其国民之实力,充於内而不得不溢於外,於是汲汲焉求扩张权力於他地,以为我尾閭。” 郭沫若 《创造十年》十二:“《季刊》和《周报》的标准太高,外来的投稿百分之九十九以上不能用,因而失掉不少的读者,应该要有一种日报来做尾闾,以销纳外来的投稿。”
节宣
(1).指或裁制或布散以调适之,使气不散漫,不壅闭。《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於是乎节宣其气,勿使有所壅闭湫底,以露其体。” 杜预 注:“宣,散也。” 北周 庾信 《为阎大将军乞致仕表》:“寒暑乖违,节宣失序;风水交侵,菁华已竭。” 宋 王安石 《上郎侍郎启二》:“伏惟顺序节宣,慰人所望。” 明 徐渭 《奉答少保公书》:“隆冬远道,全赖节宣,决策酬纷,翻宜暇豫。”
(2).节制宣泄。《隋书·高祖纪下》:“五岳四镇,节宣云雨, 江 、 河 、 淮 、海,浸润区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水学·建闸》:“余以为 三江 既濬,建闸为急,何也?盖水利之盈虚,全在乎节宣。”
乾隆名句,阅高堰坝示河臣名句
猜你喜欢:
- 山行次韵杨良卿见寄二首·其二苏过〔宋代〕
- 子产坏晋馆垣左丘明〔先秦〕
- 自西悬趋南郑道中杂咏三首李新〔宋代〕
- 吴氏新城宅陈岩〔宋代〕
- 清平乐·秋光烛地陈师道〔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