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赋得追琢其章(五言徘律八韵得瑊字)》
全文:
精金方跃冶,良玉已辞岩。
百炼光无夺,连城质不凡。
安公龙为驾,和氏泪留衫。
大训应同列,工师底用监。
既追无斧迹,巧琢讶神劖。
喜是充庭贡,惭为韫椟缄。
在沙原藉镬,次玉漫论瑊。
允矣为章美,光华佐黻函。
参考注释
和氏
(1). 楚 人 卞和 (又称 和氏 )得玉璞于 楚 山中,奉而献之 厉王 和 武王 。使玉工辨认之,均曰:“石也。”以诳欺罪,被刖去两足。后又献之 楚文王 ,使玉工理之,果得宝玉。事见《韩非子·和氏》。后以“和氏”指识才之士。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夫见玉而指之曰石,非玉之不真也,待 和氏 而后识焉。”
(2).指怀才不遇之人。 唐 刘得仁 《送友人下第归省》诗:“莫将 和氏 泪,滴著 老莱 衣。”
(3).借指美玉。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晁采琬琰,和氏出焉。” 汉 扬雄 《甘泉赋》:“前殿崔巍兮,和氏玲瓏。”参见“ 和氏璧 ”。
即 和氏 。《吕氏春秋·异宝》:“以 龢氏 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汉书·叙传上》:“宾又不闻 龢氏 之璧韞於 荆 石, 随侯 之珠藏於蜯蛤虖?”参见“ 和氏 ”。
乾隆名句,赋得追琢其章(五言徘律八韵得瑊字)名句
0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