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元代戴奎的《赋西村耕隐》
全文:
斯人好文仍好奇,酒酣索赋西村诗。
解衣为君挥翰日,束书正我朝京时。
吁嗟二人本同里,羃羃馀阴接桑梓。
几乘蜡屐蹋春泥,亦棹兰舟泛秋水。
君家实住小屿西,山田日日催耕犁。
草庐年来卧不住,致身却向黄金台。
当时青紫能拾取,清梦只今成栩栩。
故国遥遮天姥云,谪居同听长淮雨。
凤诏新从天上传,君应早晚能归田。
种柳重寻元亮宅,说稼好诵坡翁篇。
锦囊多诗总如玉,更有遗金买黄犊。
扣角无为长夜歌,挂书莫向旁人读。
予知有计不自谋,砚田禾黍无时收。
何得西村一相遇,烂醉白酒黄鸡秋。
参考注释
吁嗟
(1).叹词。表示忧伤或有所感。《楚辞·卜居》:“吁嗟嘿嘿兮,谁知吾之廉贞。”《文选·谢朓<和王著作八公山诗>》:“平生仰令图,吁嗟命不淑。” 李善 注引 薛君 《韩诗章句》:“吁嗟,嘆辞也。” 陈毅 《感事书怀》诗:“吁嗟我与汝,沧海之一粟。”
(2).叹词。表示赞美。 明 黄溥 《闲中今古录》:“至今儿孙主沙漠,吁嗟 赵 氏何其隆!” 清 黄遵宪 《纪事》诗:“吁嗟 华盛顿 ,及今百年矣。”
(3).哀叹;叹息。《孔子家语·执辔》:“民恶其残虐,莫不吁嗟。” 汉 王符 《潜夫论·救边》:“一人吁嗟,王道为亏。” 唐 寒山 《诗》之二○四:“世人何事可吁嗟,苦乐交煎勿底涯。”《剪灯新话·秋香亭记》:“女吁嗟抑塞,不能致辞。”《红楼梦》第三五回:“那鸚哥便长叹一声,竟大似 黛玉 素日吁嗟音韵。”
同里
同乡。《逸周书·大武》:“四戚:一内姓,二外婚,三友朋,四同里。”《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卢綰 者, 丰 人也,与 高祖 同里。” 宋 陈师道 《别月华严》诗:“寓世生同里,随方去有情。” 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这两位生同里,少同学,长同游,壮同事。”
羃羃
(1).覆盖笼罩貌。 唐 白居易 《古意》诗:“玉琴声悄悄,鸞镜尘羃羃。” 唐 柳宗元 《晋问》:“积雪百里,皛皛羃羃。” 宋 叶适 《胡崇礼墓志铭》:“露楸亭亭,云塚羃羃。”
(2).密布貌。 唐 喻凫 《春雨如膏》诗:“羃羃敛轻尘,濛濛溼野春。” 唐 卢照邻 《悲穷通》诗:“离离碣石之鸿,羃羃江潭之草。” 宋 梅尧臣 《送葛都官南归》诗:“ 江 南羃羃梅雨时,风帆差差并鸟飞。”
(3).浓深貌。 唐 韩愈 《叉鱼招张功曹》诗:“盖江烟羃羃,拂掉影寥寥。” 王伯大 音释:“羃羃,深貌。” 唐 郭密之 《永嘉经谢公石门山作》诗:“阴潭下羃羃,秀岭上层层。”
桑梓
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诗·小雅·小弁》
桑梓之地,父母之邦
造福桑梓
世先生同在乡桑梓。——《儒林外史》
戴奎名句,赋西村耕隐名句
猜你喜欢:
- 秦女含颦向烟月,愁红带露空迢迢。温庭筠《惜春词》
- 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吴兢《贞观政要·卷二·论求谏》
-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 能脱身牢笼外,便是大英雄。王永彬《围炉夜话·第二八则》
-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