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刘仪凤的《以笔墨送周子允发策玉堂》
全文:
腹囊英物吐长虹,翰墨区区有底功。
也要同盟作旗鼓,三山直上一帆风。
参考注释
同盟
(1) 古代诸侯国歃血为誓缔结盟约。后泛指国与国、人与人共缔盟约
四海同盟
(2) 共结盟约者。亦指为实现共同政治目标而结成的组织
民主大同盟
(3) 泛指密友。亦指同党
旗鼓
旗和鼓。古时军中用以发号施令
故国之旗鼓。——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三山
(1).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 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 三壶 ,则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壶 ,则 方丈 也;二曰 蓬壶 ,则 蓬莱 也;三曰 瀛壶 ,则 瀛洲 也。” 唐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玄都五府风尘絶,碧海三山波浪深。” 宋 苏轼 《奉和陈贤良》诗:“三山旧是神仙地,引手东来一钓鼇。” 清 黄遵宪 《和沉子培同年》诗:“縹緲三山信 徐巿 ,横纵六里听 张仪 。”
(2). 福州 的别称。 福州 城中西有 闽山 ,东有 九仙山 ,北有 越王山 ,故 福州 又称 三山 。见 宋 曾巩 《道山亭记》。 元 萨都剌 《入闽过平望驿》诗:“ 广陵 城里别匆匆,一去 三山 隔万重。”
(3).冠名。 唐 李群玉 《寄友人鹿胎冠子》诗:“数点疏星紫锦斑,仙家新样剪三山。” 元 郭珏 《送友人从军》诗:“七星战袍衬金甲,三山尖帽飘猩红。” 明 费信 《星槎胜览·占城国》:“其酋长头戴三山金花冠,身披锦花手巾,臂腿四腕,俱以金鐲。”
(4).指三山骨。 唐 元稹 《望云骓马歌》:“蹄悬四跼脑颗方,胯耸三山尾株直。” 宋 黄庭坚 《次韵宋楙宗僦居甘泉坊书怀》:“家徒四壁书侵坐,马耸三山叶拥门。”详“ 三山骨 ”。
(5).喻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重压迫。 郭沫若 《颂党庆》诗之一:“三山白雪化,九域红旗鲜。” 萧华 《井冈山颂》诗:“推翻三山惊寰宇,社会主义日日新。”
直上
(1).方位词。上,上面。用于名物词之后。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头直上乱纷纷雪似筛,耳边厢颯剌剌风又摆。” 元 李景贤 《刘行首》第二折:“我身穿着百衲袍,腰缠着碌簌绦。头直上丫髻三角。”
(2).向上,向前。 唐 丘为 《寻西山隐者不遇》诗:“絶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侯兴 与浑家都搬将入去,直上去赶。”
一帆风
满帆风。常喻境地顺利。 唐 吴融 《送知古上人》诗:“振锡纔寻三径草,登船忽掛一帆风。”《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饱三餐饭常知足,得一帆风便可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这便是俗语叫做‘一帆风’,又叫做‘鵓鸽子旺边飞’。”
刘仪凤名句,以笔墨送周子允发策玉堂名句
猜你喜欢:
-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 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 目妄视则淫,耳妄听则惑,口妄言则乱。刘安及其门客《淮南子·主术训》
- 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
- 次韵李公择寄子瞻苏辙〔宋代〕
- 山行罗与之〔宋代〕
- 二月十四日晓起看海棠八首杨万里〔宋代〕
- 乾清宫家宴得句乾隆〔清代〕
- 邵伯埭下寄高邮陈郎中徐铉〔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