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释德洪的《次韵彦由见赠》
全文:
华亭富文物,最后机与云。
妙年翰墨场,唾手立奇勋。
万物鼻一垩,驰扫数挥斤。
道人出尘者,一见过所闻。
置之缁衣林,玉石宛自分。
能将霅溪昼,解追青龙氲。
超然劲高节,冰雪看此君。
故应知见熟,玉骨久受熏。
天眼视浮俗,争奈空煎焚。
我寻住山侣,识子吴江濆。
人生各有适,未易分黠嚚。
风物亦自私,草木俱忻忻。
何当断岸坞,赓歌苍石垠。
我诗无杰句,愧子才逸群。
此篇颇尚有,句意雅而文。
把玩值清月,林影白纷纷。
高怀亦自放,岂以我辈云。
君看功名事,真如过耳蚊。
行将挂社籍,莲沼开奇芬。
劳君读此诗,正如莸与薰。
参考注释
缁衣
(1).古代用黑色帛做的朝服。《诗·郑风·缁衣》:“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 毛 传:“緇,黑也,卿士听朝之正服也。”
(2).泛指黑色衣服。《列子·说符》:“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反。”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然而积习却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凑成了这样的几句……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3).《诗·郑风》篇名。《诗序》谓系赞美 郑武公 父子之诗;一说为赞美 武公 好贤之诗。《礼记·缁衣》:“子曰:‘好贤如《緇衣》,恶恶如《巷伯》。’” 郑玄 注:“《緇衣》《巷伯》皆《诗》篇名也……此衣緇衣者贤者也。” 唐 陆贽 《张延赏中书侍郎平章事制》:“式慰《甘棠》之思,且继《緇衣》之美。”
(4).僧尼的服装。 唐 韦应物 《秋景诣琅琊精舍》诗:“悟言緇衣子,萧洒中林行。”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香山寺猴》:“多羣猴,至相呼沿掛簷楹之上……又常污僧緇衣。”《红楼梦》第一一八回:“勘破三春景不长,緇衣顿改昔年妆。” 郭沫若 《孔雀胆》第四幕:“桥上走出一位以黑纱蒙面的僧人,身着缁衣,手敲金钟,口念‘南无 阿弥陀佛 ’。”
(5).引申指佛教。 唐 沉亚之 《送洪逊师序》:“自佛行中国已来,国人为緇衣之学多,几与儒等。” 宋 苏轼 《与谢民师推官书》之一:“某啟,衰病枯槁,百念已忘,緇衣之心,尚餘此耳。” 清 方文 《庐山诗》之三一:“ 欧公 闢浮屠,晚乃好緇衣。”
(6).借指僧人。 唐 刘商 《题禅居废寺》诗:“凋残精舍在,连步访緇衣。”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诟奸》:“丞相是当朝黄阁,小尼是出世緇衣。”
玉石
(1) 玉与石。比喻好与坏、贤与愚
玉石俱焚
(2) 未经雕琢之玉
纵饶玉石何人攻
(3) 美石
自分
自料,自以为。《汉书·苏武传》:“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 武 ,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心离志絶,自分黄耇无復执珪之望。” 宋 陈亮 《书赵永丰训之行录后》:“推公之志而揆公之才,固非自分於一死者,义之所在,不约而自隐其中之所存耳。”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二·王公家书》:“当是时, 冯公 自分不免, 王公 备任惨毒。”
释德洪名句,次韵彦由见赠名句
猜你喜欢:
-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 茂苑人归,秦楼燕宿,同惜天涯为旅。
- 不明察,不能烛私。韩非及后人《韩非子·孤愤》
-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 厌名利之谈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陈继儒《小窗幽记·集醒篇》
- 聂侍郎领客观园林之胜饮中出示名贤书画戴复古〔宋代〕
- 与刘学录陈宓〔宋代〕
- 题钓台二绝句杨万里〔宋代〕
- 邦衡侍郎再惠春字韵诗次韵怀旧叙谢且致登庸周必大〔宋代〕
- 蓝田刘明府携酌相过与皇甫郎中卯时同饮醉后赠之白居易〔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