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唐代顾况的《从江西至彭蠡入浙西淮南界道中寄齐相公》
全文:
大贤旧丞相,作镇江山雄。
自镇江山来,何人得如公。
处士待徐孺,仙人期葛洪。
一身控上游,八郡趋下风。
比屋除畏溺,林塘曳烟虹。
生人罢虔刘,井税均且充。
大府肃无事,欢然接悲翁。
心清百丈泉,目送孤飞鸿。
数年鄱阳掾,抱责栖微躬。
首阳及汨罗,无乃褊其衷。
杨朱并阮籍,未免哀途穷。
四贤虽得仁,此怨何匆匆。
老氏齐宠辱,於陵一穷通。
本师留度门,平等冤亲同。
能依二谛法,了达三轮空。
真境靡方所,出离内外中。
无边尽未来,定惠双修功。
蹇步惭寸进,饰装随转蓬。
朝行楚水阴,夕宿吴洲东。
吴洲复白云,楚水飘丹枫。
晚霞烧回潮,千里光曈曈。
蓂开海上影,桂吐淮南丛。
何当翼明庭,草木生春融。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真境
道教之地。亦指仙境。 唐 王昌龄 《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诗之三:“暂因问俗到真境,便欲投诚依道源。” 宋 李弥逊 《渡横溪》诗:“尘埃何处寻真境?试逐寒流认落花。”《宋史·乐志》:“ 蓬莱 邃馆,金碧照三山,真境胜人间。” 清 黄鷟来 《和陶饮酒》诗之十三:“於世苦纷纠,睡乡觅真境。”
方所
方向处所;范围。 南朝 梁 萧统 《令旨解法身义》:“若定是金钢,即为名相;定是常住,便成方所。” 唐 顾况 《从江西入浙西淮南界道中寄齐相公》诗:“其境靡方所,出离内外中。” 宋 李纲 《小字华严经合论序》:“如泛巨海,浩无津涯,必观星斗,乃辨方所。” 明 宋濂 《径山愚庵禅师四会语序》:“若如来大*法则不然,既无体段,又无方所。” 章炳麟 《菿汉微言》:“破我埶易,破法埶难。如时间有无始终,空间有无方所。”
出离
(1).犹佛家所谓涅槃。《华严经》五:“调伏众生,令究竟出离。” 唐 慧能 《坛经·行由品》:“ 五祖 曰:‘……世人生死事大,汝等门人,终日供养,祇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 明 李贽 《与周友山书》:“古人以有身为患,故欲出离,以求解脱。”
(2).走出;离开。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一齐观瞻,见个书生,出离人羣。”《水浒传》第五六回:“此时天色未晓,敲开店门,去房里取出行李,拴束做一担儿挑了,计算了房钱,出离店肆,投东便走。” 鲁迅 《华盖集·碰壁之后》:“我装作无所闻见模样,以图欺骗自己,总算已从地狱出离。”
(3).犹超出。 鲁迅 《华盖集续编·记念刘和珍君》:“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
内外
在数量或时间上接近精确地;大约;近似
五十年内外
顾况名句,从江西至彭蠡入浙西淮南界道中寄齐相公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