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登望蟾阁极顶放歌》
全文:
高阁临湖迥且虚,玲珑石洞负阶除。
丹梯先陟百十级,历历白玉栏杆扶。
升堂香扆略憩息,其上更有三层庐。
却笑九年三到吾,三层跻乃一次无。
似此搆筑缘底事,自问不解况人乎。
今朝佳景可再孤,索须极顶登临诸。
造半已觉豁眼界,上方实令心神舒。
畅春东望神仙区,西山真是西竺如。
北屏万寿南明湖,就中最胜耕织图。
黍高稻下总沃若,是真喜色遑论馀。
亦有晓蟾西宇留,三五清光得未酬。
咄哉吾犹失达观,此阁与月曾殊不。
试看镜里广寒界,七宝团栾不藉脩。
参考注释
搆筑
兴建,建造。 宋 苏轼 《乞罢宿州修城状》:“右臣今相度上件改镇作县事,係已行之命,兼搆筑廨宇,略已见功,恐难中輟。”
底事
(1).何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关汝诸人底事,而生异议!”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底》:“ 江 南俗语,问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 唐 以来已入诗词中。” 陈毅 《为苏南磨擦答某君书》诗:“投降缘底事?敌伪已图穷。”
(2).此事。 宋 林希逸 《题达摩渡芦图》诗:“若将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杀。” 清 李渔 《蜃中楼·怒遣》:“归向慈亲告,底事羞还怕。”
自问
(1) 自己问自己
(2) 自己衡量
不解
(1).不能解开;不能分开。《楚辞·九章·哀郢》:“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汉 枚乘 《七发》:“ 楚苗 之食,安胡之飰,摶之不解,一啜而散。” 明 李贽 《过桃园谒三义祠》诗:“谁识 桃园 三结义,黄金不解结同心。”
(2).不能解救;不能和解。 汉 孔融 《论盛孝章书》:“向使 郭隗 倒悬而王不解,临难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 柳青 《狠透铁》:“有时甚至因為正直更被一部分人深恶痛绝,好象结了不解之仇。”
(3).不止;不罢休。《汉书·五行志上》:“归狱不解,兹谓追非,厥水寒,杀*人。”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谓释有罪之人而归无辜者也。解,止也。追非,遂非也。”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七:“男家送去一床哔叽被,女家不要,非得麻花被不解。”
(4).不懂,不理解。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 唐 李白 《月下独酌》诗之一:“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李筌 注《阴符经》,至‘禽兽之制在气’经年不解,梦乌衣人教之,遂通其义。” 余开选 《狮子》:“‘你要干啥?’ 王天明 不解地问。”
不懈怠。《诗·大雅·假乐》:“不解於位,民之攸塈。”《礼记·杂记下》:“三日不怠,三月不解。”
乾隆名句,登望蟾阁极顶放歌名句
猜你喜欢:
-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 身同而惧同,以其至畏而刑之,其人固屈。来俊臣《罗织经·问罪卷第十》
- 上取象於天,下取法於地,中取则於人,人之所以群居,和壹之理尽矣。李昉、李穆、徐铉《太平御览·礼仪部·卷二十四》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子思《中庸·第二十章》
- 力胜贫,谨胜祸,慎胜害,戒胜灾。刘向《说苑·谈丛》
- 赠盐城诸友陈造〔宋代〕
- 题钓台邵炳〔宋代〕
- 送刘器之待制知真定府彭汝砺〔宋代〕
- 岁夜安乐公主满月侍宴沈佺期〔唐代〕
- 次韵唐公三首其三旅思王安石〔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