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元代杨维桢的《寄两道原诗二首》
全文:
信公令住竹林寺,曾寄吴盐道起居。
戴家泊上收秣米,凌湖门外好鲈鱼。
缁衣宰相日给告,清客道人新著书。
若问西湖湖上伴,竹枝零落柳枝疏。
老人■町延何如?闻■移车霅上居。
瓮口新包竹叶酒,船头学钓桃花鱼。
雄文曾骂六国印,绮语更著三家书。
两家道郎我所爱,何啻林间见二疏。
注1:■——左“田”右“可”
参考注释
缁衣
(1).古代用黑色帛做的朝服。《诗·郑风·缁衣》:“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 毛 传:“緇,黑也,卿士听朝之正服也。”
(2).泛指黑色衣服。《列子·说符》:“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反。”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然而积习却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凑成了这样的几句……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3).《诗·郑风》篇名。《诗序》谓系赞美 郑武公 父子之诗;一说为赞美 武公 好贤之诗。《礼记·缁衣》:“子曰:‘好贤如《緇衣》,恶恶如《巷伯》。’” 郑玄 注:“《緇衣》《巷伯》皆《诗》篇名也……此衣緇衣者贤者也。” 唐 陆贽 《张延赏中书侍郎平章事制》:“式慰《甘棠》之思,且继《緇衣》之美。”
(4).僧尼的服装。 唐 韦应物 《秋景诣琅琊精舍》诗:“悟言緇衣子,萧洒中林行。”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香山寺猴》:“多羣猴,至相呼沿掛簷楹之上……又常污僧緇衣。”《红楼梦》第一一八回:“勘破三春景不长,緇衣顿改昔年妆。” 郭沫若 《孔雀胆》第四幕:“桥上走出一位以黑纱蒙面的僧人,身着缁衣,手敲金钟,口念‘南无 阿弥陀佛 ’。”
(5).引申指佛教。 唐 沉亚之 《送洪逊师序》:“自佛行中国已来,国人为緇衣之学多,几与儒等。” 宋 苏轼 《与谢民师推官书》之一:“某啟,衰病枯槁,百念已忘,緇衣之心,尚餘此耳。” 清 方文 《庐山诗》之三一:“ 欧公 闢浮屠,晚乃好緇衣。”
(6).借指僧人。 唐 刘商 《题禅居废寺》诗:“凋残精舍在,连步访緇衣。”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诟奸》:“丞相是当朝黄阁,小尼是出世緇衣。”
宰相
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
此为宰相听事诚隘。(听事,即“厅事”,大厅;处理公事,接待宾客的厅堂。)。——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实宰相之职也。——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日给
(1).一天的吃用充足。 汉 桓宽 《盐铁论·通有》:“虽白屋草庐,歌謳鼓琴,日给月单,朝歌暮戚。”
(2).每天供给。《晋书·食货志》:“交令饥者尽得水产之饶,百姓不出境界之内,旦暮野食,此目下日给之益也。” 唐 杜甫 《写怀》诗之一:“朝班及暮齿,日给还脱粟。”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二》:“日给唯猪肉一斤,豆腐二块,菜一把。”
(3).花名。
清客
旧社会在显贵人家或官僚地主家里帮闲的门客
豪门清客
道人
(1)
(2) 旧时对道士的尊称
(3) 称道教徒为道人
(4) 和尚的旧称
著书
撰写著作。
杨维桢名句,寄两道原诗二首名句
猜你喜欢: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朝来嗔寂寞,不肯试新衣。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一》
- 君人者释其刑德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韩非及后人《韩非子·二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