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苏轼的《再和〔二首〕》
全文:
眼花错莫鬓霜匀,病马羸驺只自尘。
奉引拾遗叨侍从,思归少傅羡朱陈。
衰年壮观空惊目,险韵清诗苦斗新。
最后数篇君莫厌,扌寿残椒桂有余辛。
忆观沧海过东莱,日照三山迤逦开。
桂观飞楼凌雾起,仙幢宝盖拂天来。
不闻宫漏催晨箭,但觉檐阴转古槐。
供奉清班非老处,会稽何日乞方回。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沧海
大海。以其一望无际、水深呈青苍色,故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东莱
(1).古地名。《国语·齐语》:“通 齐国 之鱼盬于 东莱 ,使关市几而不征。” 韦昭 注:“ 东莱 , 齐 东夷也。”按,在今 山东省 北胶河 以东。
(2). 宋 诗人 吕本中 ,字 居仁 ,著有《东莱先生诗集》; 宋 哲学家、文学家 吕祖谦 ,字 伯恭 ,著有《东莱集》。因用以为他们的别称。 宋 叶适 《陈伯明建读书堂于仙都岩余为作<仙都行>以坚其成》:“ 东莱 、 龙川 师道起,一时话言犹在耳。”此指 吕祖谦 。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杂篇下》:“ 东莱 之 吕 ,前 居仁 ,后 伯恭 。”
日照
一日当中太阳光照射的时间
三山
(1).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 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 三壶 ,则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壶 ,则 方丈 也;二曰 蓬壶 ,则 蓬莱 也;三曰 瀛壶 ,则 瀛洲 也。” 唐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玄都五府风尘絶,碧海三山波浪深。” 宋 苏轼 《奉和陈贤良》诗:“三山旧是神仙地,引手东来一钓鼇。” 清 黄遵宪 《和沉子培同年》诗:“縹緲三山信 徐巿 ,横纵六里听 张仪 。”
(2). 福州 的别称。 福州 城中西有 闽山 ,东有 九仙山 ,北有 越王山 ,故 福州 又称 三山 。见 宋 曾巩 《道山亭记》。 元 萨都剌 《入闽过平望驿》诗:“ 广陵 城里别匆匆,一去 三山 隔万重。”
(3).冠名。 唐 李群玉 《寄友人鹿胎冠子》诗:“数点疏星紫锦斑,仙家新样剪三山。” 元 郭珏 《送友人从军》诗:“七星战袍衬金甲,三山尖帽飘猩红。” 明 费信 《星槎胜览·占城国》:“其酋长头戴三山金花冠,身披锦花手巾,臂腿四腕,俱以金鐲。”
(4).指三山骨。 唐 元稹 《望云骓马歌》:“蹄悬四跼脑颗方,胯耸三山尾株直。” 宋 黄庭坚 《次韵宋楙宗僦居甘泉坊书怀》:“家徒四壁书侵坐,马耸三山叶拥门。”详“ 三山骨 ”。
(5).喻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重压迫。 郭沫若 《颂党庆》诗之一:“三山白雪化,九域红旗鲜。” 萧华 《井冈山颂》诗:“推翻三山惊寰宇,社会主义日日新。”
迤逦
亦作“ 迤里 ”。亦作“迆邐”。1.曲折连绵貌。 南朝 齐 谢朓 《治宅》诗:“迢遰南川阳,迤邐西山足。” 宋 柳永 《凤栖梧》词之三:“玉树琼枝,迆邐相偎傍。” 丁玲 《小火轮上》:“她把眼从窗户望出去,是迤逦不断的青山。”
(2).指唱歌声和鸟鸣声的悠扬圆转。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晓》套曲:“迤邐鶯啼共燕语,偏向闲庭户。”
(3).斜延貌;延伸貌。 宋 苏轼 《录进单锷吴中水利书》:“盖本处地势,自 银林堰 以西,地形从东迤邐西下。” 郑观应 《盛世危言·边防上》:“在东北、西北,由 东三省 、内外 蒙古 迤邐而至 新疆 ,又在在与 俄 接壤。”
(4).缓行貌。《古今小说·众名姬春风吊柳七》:“ 柳七 官人别了众名姬,擕着琴剑书箱,扮作游学秀士,迤邐上路。”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七章:“余頽僵如尸,幸赖 法忍 扶余,迤邐而行。” 汪曾祺 《故里三陈》:“和这个胖女人较了半天劲,累得他筋疲力尽,他迤里歪斜走出来。”
(5).渐次;逐渐。 宋 苏轼 《与杨元素书》之八:“厥直六百千,先只要二百来千,餘可迤邐还。” 宋 贺铸 《更漏子》词:“迆邐黄昏,景阳鐘动,临风隐隐犹闻。”《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 阮三 ﹞每夜如此,迤邐至二十日。”
苏轼名句,再和〔二首〕名句
猜你喜欢:
-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
-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淡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洪应明《菜根谭·概论》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弟子《论语·学而篇》
- 淡中交耐久,静里寿延长。王永彬《围炉夜话·第一一六则》
-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张籍《成都曲》
- 新正奉皇太后幸圆明园即景成什乾隆〔清代〕
- 赠捉杀官马谨李若水〔宋代〕
- 一中丘葵〔宋代〕
- 留题龙隐岩李师中〔宋代〕
- 次韵李端叔送保倅翟安常赴阙兼寄子由苏轼〔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