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陈造的《琵琶亭》
全文:
抱愁莫遣朱弦鸣,此声更与愁人听。
江边一闻琵琶语,月惨风凄如动情。
何况思妇伤幽独,少年多艺颜如玉。
江州司马廊庙人,暮上谏书朝放逐。
轻拢细捻忍泪弹,开樽侧耳思惘然。
一诗说尽两心事,遗音翻入歌舞筵。
此翁诗名自千古,诵诗亦叹琵琶女。
谁惜亭前泊舟客,颇为漂零动凄楚。
邻家故妓春风手,此曲每侑浇愁酒。
今宵月影只三人,倚栏长啸空搔首。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今宵
今夜。 南朝 陈 徐陵 《走笔戏书应令》诗:“今宵花烛泪,非是夜迎人。” 唐 雍陶 《宿嘉陵驿》诗:“今宵难作 刀州 梦,月色江声共一楼。”
月影
(1).映于水中或隐约于云间的月亮影子。亦指月亮。《三辅黄图·池沼》:“ 影蛾池 , 武帝 凿池以翫月,其旁起 望鵠臺 ,以眺月影入池中,使宫人乘舟弄月影,名 影蛾池 ,亦曰 眺蟾宫 。” 唐 杨师道 《奉和咏弓》:“霜重麟胶劲,风高月影圆。”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引 明 俞鸣玉 诗:“中宵映雪读《离骚》,坐待虚窗月影高。”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空旷的天空里,流涨着的只是些灰白的云,云层缺处,原也看得出半角的天,和一点两点的星,但看起来最饶风趣的,却仍是欲藏还露,将见仍无的那半规月影。”
(2).月光。 北齐 邢邵 《冬夜酬魏少傅直史馆诗》:“风音响北牖,月影度南端。” 唐 元稹 《江陵三梦》诗:“月影半牀黑,虫声幽草移。” 宋 陆游 《霜月》诗:“枯草霜花白,寒窗月影新。”《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 崔玄微 ﹞乘着月色,独步花丛中,忽见月影下,一青衣冉冉而来。”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他的母亲端坐在床上,在暗白的月影里,两眼发出闪闪的光芒。”
倚栏
亦作“ 倚阑 ”。凭靠在栏干上。 唐 赵嘏 《宿灵岩寺》诗:“倚栏香径晚,移石 太湖 秋。” 宋 周邦彦 《一落索》词:“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 清 安夏 《杂兴》诗:“有竹深藏屋,无花强倚阑。”
长啸
(1).大声呼叫。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长啸哀鸣,翩幡互经。” 宋 岳飞 《满江红·写怀》词:“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许地山 《空山灵雨·生》:“它在竹林里长着的时候,许多好鸟歌唱给它听,许多猛兽长啸给它听。”
(2).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古人常以此述志。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顾盼遗光采,长啸气若兰。”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左》:“向闻长啸月下,韵甚清激,私心奉慕,愿接清论。” 宋 苏轼 《和林子中待制》:“早晚 渊明 赋《归去》,浩歌长啸老 斜川 。”《群音类选·四节记·复游赤壁》:“长啸若轻狂,振山林谷应如璜。”
(3).钟之别名。 唐 冯贽 《南部烟花记·乐器名》:“鐘,一名为长啸。”
搔首
以手搔头。焦急或有所思貌。《诗·邶风·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唐 高适 《九日酬颜少府》诗:“纵使登高只断肠,不如独坐空搔首。” 清 纳兰性德 《霜天晓角》词:“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 欧阳予倩 《关王庙》:“看起来绝了望生机已断,对苍天我这里搔首无言!”
陈造名句,琵琶亭名句
猜你喜欢:
- 先世之吏正,故其民笃;今世之吏邪,故其民薄。政弊而不行,令倦而不听。班固《汉书·传·公孙弘卜式儿宽传》
- 黄鹤楼前日欲低,汉阳城树乱乌啼李梦阳《夏口夜泊别友人》
- 教民礼顺,莫善于悌。孔子及其弟子《孝经·广要道》
-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佚名《增广贤文·上集》
- 上元前日小宴近亲即事成什乾隆〔清代〕
- 卧病枕上再用韵虞俦〔宋代〕
- 宝祐二年皇子冠二十首佚名〔宋代〕
- 偈颂一一二首·其九十三释清远〔宋代〕
- 江际郑谷〔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