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赵蕃的《贵溪隔岸有二岩仆旧游也闻子畅受秋租于彼以》
全文:
黄岩崭绝人人居,徐岩蟠郁处士庐。
扁舟半载泊南岸,折梅看雪频携壶。
黄岩夹道松百株,风来迎送齐笙竽。
坛崩殿古黄冠癯,悬岩石刻墨可模。
徐岩触目多荒芜,啼啸往往纷鼪鼯。
废基断砌或有无,名字不复知谁渠。
闻君奉檄方受租,播糠眯目莫与娱。
作诗为君道何如,寻幽速遣从骑驱。
赋成孰寄当念吾,不用寒温枉素书。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成孰
见“ 成熟 ”。
不用
用不着,不必
不用你管这事
你留步吧,不用下去了
寒温
(1).冷暖。《晏子春秋·谏下十三》:“故 鲁 工不知寒温之节,轻重之量,以害正生,其罪一也。”《汉书·京房传》:“其説长於灾变,分六十四卦,更直日用事,以风雨寒 温为 候。” 唐 元稹 《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太夫人﹞减旨甘之直,续盐酪之资,寒温必服,药饵必时。” 宋 司马光 《和始平公见寄》诗:“违离詎几时,风色变寒温。”
(2).指问候冷暖起居。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忽有客通名诣 瞻 ,寒温毕,聊谈名理。”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第三折:“施礼罢,叙寒温。”《红楼梦》第一○五回:“众亲友也有认得 赵堂官 的,见他仰着脸不大理人,只拉着 贾政 的手笑着説了几句寒温的话。” 管桦 《将军河》第一部第四一章:“﹝ 董士清 ﹞不自然地呲着牙,满口寒温:‘诸位冷不冷啊?辛苦啦!’”
(3).中医指两种药性,寒性或温性。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序例·神农本经名例》:“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注引 宗奭 曰:“寒、热、温、凉,是药之性。” 鲁迅 《二心集·“好政府主义”》:“因为自三民主义以至无政府主义,无论它性质的寒温如何,所开的究竟还是药名。”
素书
(1).古人以白绢作书,故以称书信。 汉 蔡邕 《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唐 杜甫 《暮秋遣兴呈苏涣侍御》诗:“久客多枉友朋书,素书一月凡一束。” 明 王錂 《春芜记·诉怨》:“怎不仗青鸞传素书,打叠下屠龙计,想鶯儔自可期。” 清 吴伟业 《鲞鹤》诗:“ 丁令 师来寄素书,羽毛零落待何如。”
(2).兵书名。旧题 汉 黄石公 撰, 宋 张商英 注。以道、德、仁、义、礼五者为主旨,取 老子 之说为注释。因本文及注文多如出一手,或疑为 张商英 所伪托。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经史一》:“世多指兵书《三略》为 黄石公 所传之书。 宋 张商英 曰:‘非也。 晋 乱,有盗发 子房 塚,于玉枕中获此书六篇,凡一千三百三十六言,上有祕戒,不许妄传,世所谓素书是也。’”
(3).泛指一般道书。 宋 苏轼 《次韵回先生》之一:“但知白酒留佳客,不问 黄公 觅《素书》。” 清 黄鷟来 《送田月枢归隐王屋》诗:“底事披《素书》,无暇祀 黄石 。”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觉醒》:“《素书》是用朱墨写在白绢上的道书。”
(4).书籍。《周书·张轨传》:“ 轨 性清素,临终之日,家无餘财,唯有素书数百卷。” 唐 许浑 《姑熟官舍》诗:“草生官舍似閒居,雪照南窗满素书。” 元 汪元亨 《沉醉东风·归田》曲:“怕缠手焚了素书,懒钻头拽倒茅庐。”
赵蕃名句,贵溪隔岸有二岩仆旧游也闻子畅受秋租于彼以名句
猜你喜欢:
-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孔子弟子《论语·子张篇》
-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五》
- 贾传自怜多感慨,东门何意泥孤虚。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 同邱直长和欧公三游洞韵孙应时〔宋代〕
- 送梅村归三山胡仲弓〔宋代〕
- 送方仲和信州学正二首方回〔宋代〕
- 杂诗四首王中立〔宋代〕
- 和寄苕溪故人赵希逢〔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