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李吕的《贺吴守被召》
全文:
吴公骨秀如天人,胸襟落落旨经纶。
少年固已富家学,筮仕聊称梅子真。
挽弓骣马特余事,智勇未减飞将军。
向者长汀初拥节,寇攘聚集惊乡付。
谁知抚定有长策,不戮一夫令自新。
稚耋讙呼弛兵七,至今妥巾无叛民。
移帅赣川尤镇静,宿奸褫魄胥崩奔。
往年群盗*号渊薮,一旦荒垄安锄耘。
钱流地上非横索,铃斋坐啸生阳春。
践更盘错威望著,素秉公谦政有神。
贪吏望风争解去,冤民在处皆获伸。
还家坐席曾示暖,迅召连崔已在门。
或人未免巧求誉,我公特立天下闻。
厥今器识兼文武,倒反映谁欤当此举。
江淮百万屯边兵,转输馈饷倾吴楚。
中原荆棘今几年,师老不试漫貔虎。
陛下翻然采舆论,天意可见公宜处。
裴度指日平蔡州,充国先零岂难取。
唾手燕云会有时,伫看大将建旗鼓。
勒功异域鄙班超,归佐熙朝作申甫。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或人
某人;有些人。 汉 扬雄 《法言·学行》:“或曰:‘《书》与经同而世不尚,治之可乎?’曰:‘可。’或人哑尔笑曰:‘须以发策决科。’”《周书·尉迟运等传论》:“斯数子者,岂非社稷之臣歟?或人以为不忠,则天下莫之信也。” 清 陈确 《大学辨》:“ 朱子 对或人之问,亦云无他左验。” 鲁迅 《花边文学·小品文的生机》:“或人曰:‘ 中国 无幽默。’这正是一个注脚。”
国人。指 春秋 战国 时代城邦的自由民。《淮南子·齐俗训》:“ 秦王 之时,或人葅子,利不足也。” 刘文典 集解引 俞樾 曰:“或人即国人也。《説文·戈部》:‘或,邦也。’《囗部》:‘国,邦也。’或、国古通用。”
未免
(1) 实在是,不能不说是
你的发言未免长了些
(2) 不免
初次见面,未免有些拘束
特立
(1).谓有坚定的志向和操守。《礼记·儒行》:“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其特立有如此者。”《东观汉记·周泽传》:“少修高节,耿介特立。” 宋 欧阳修 《<苏氏文集>序》:“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不醉反耻》:“圣王重特立之人,而远苟同之士。”
(2).独立;挺立。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渐臺临池,层曲九成,屹然特立,的尔殊形。”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北城上有 齐斗楼 ,超出羣榭,孤高特立。”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清 陈恭尹 《南海神祠古木绵花歌》:“挺生奇树号木绵,特立南州持絳节。”
(3).孤立。 明 张煌言 《上监国启》:“万里孤踪,一军特立。”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孤孑特立,无从考查。”
天下
(1) 四海之内,全中国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人世间,社会上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以天下之所顺。
先天下之忧而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传天下不足多。——《韩非子·五蠹》
为天下理财。——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共争天下。——《资治通鉴》
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间
知天下之寒。——《吕氏春秋·察今》
李吕名句,贺吴守被召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