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珣百科介绍
拼音:wáng xún
王珣(349~400年)字元琳,小字法护。王导之孙,王洽之子,王羲之之侄。王珣生于晋穆帝永和五年(349年),卒于晋安帝隆安四年(400年)。 弱冠时为桓温掾,与谢玄一起为桓温敬重,尝称“谢掾年四十,必拥旄杖节。王掾当作黑头公。皆未易才也。”后转为主簿,和郗超一起深为桓温信赖。本为谢氏婿,与谢安不和,导致当时王谢二族交恶。谢安去世后,仍往哭谢安,并被孝武帝倚仗,历任要职。孝武帝司马曜,雅好典籍,王珣与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均以才学文章受知于孝武帝,累官左仆射,加征虏将军,并领太子詹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迁尚书令,加散骑常侍,寻以病卒,终年五十二岁,追赠车骑将军、开府,谥曰献穆。史称其“好聚财物”。有五子:王弘、王虞、王柳、王孺、王昙首,宋世并有高名。 董其昌评其书法:“王珣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子詹事。 时帝雅好典籍,珣与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并以才学文章见昵于帝。及王国宝自媚于会稽王道子,而与珣等不协,帝虑晏驾后怨隙必生,故出恭、恢为方伯,而委珣端右。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 隆安初,国宝用事,谋黜旧臣,迁珣尚书令。王恭赴山陵,欲杀国宝,珣止之曰:“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谁谓非逆!国宝若遂不改,恶布天下,然后顺时望除之,亦无尤不济也。”恭乃止。既而谓珣曰:“比来视君,一似胡广。”旬曰:“王陵廷争,陈平慎默,但问岁终何如耳。”恭寻起兵,国宝将杀珣等,仅而得免,语在国宝传。二年,恭复举兵,假珣节,进卫将军、都督琅邪水陆军事。事平,上所假节,加散骑常侍。 四年,以疾解职。岁余,卒,时年五十二。追赠车骑将军、开府,谥曰献穆。桓玄与会稽王道子书曰:“珣神情朗悟,经史明彻,风流之美,公私所寄。虽逼嫌谤,才用不尽;然君子在朝,弘益自多。时事艰难,忽尔丧失,叹惧之深,岂但风流相悼而已!其崎岖九折,风霜备经,虽赖明公神鉴,亦识会居之故也。卒以寿终,殆无所哀。但情发去来,置之未易耳。”玄辅政,改赠司徒。 初,珣既与谢安有隙,在东闻安薨,便出京师,诣族弟献之,曰:“吾欲哭谢公。”献之惊曰:“所望于法护。”于是直前哭之甚恸。法护,珣小字也。珣五子:弘、虞、柳、孺、昙首,宋世并有高名。成熟的行草,运笔自然,各字是分立的,古逸洒脱,确实是晋人特有的风神,堪与二王争辉,也是乾隆的三希之一。 纸本,行书,纵25.1厘米,横17.2厘米,其纸墨精良,至今依然古色照人,更加珍贵。其历来为后世书法家,鉴赏家,收藏家视为瑰宝。《伯远帖》是王珣给亲友的一通书函。它行笔峭劲秀丽,自然流畅,是我国古代书法作品中的佼佼者。它的笔画写得较瘦劲,结体较开张,特别是笔画少的字显得格外舒朗,飘逸,真有点“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洞”的晋人韵味。 此帖经北宋内府收藏,着录于《宣和书谱》,明代董其昌等都曾收藏,《书画记》、《平生状观》、《墨缘汇观》有著录。乾隆年间入内府,乾隆皇帝弘历视其为无上之宝,将此帖与《快雪时晴帖》 、 《中秋帖》藏于养心殿西暖阁,专设三希堂,以尽赏玩珍宝之美意。 辛亥革命后,清室覆亡,逊帝溥仪携文物出逃,《伯远》、《中秋》二帖正在其内。1937年,二帖售予袁世凯的差官郭葆昌。郭氏是一位古玩商,常将书画、名瓷卖出海外,牟取厚利。事为张伯驹先生所知,生怕二希流落海外,即请惠古斋的柳春农居间,愿以高价收购二希,郭氏要求搭卖李白《上阳台帖》、唐寅 《孟蜀宫妓图》轴等,议价20万元,先付6万,余款以一年为期结清。 不料当年夏天,卢沟桥事变,金融冻结,余款至次年不能付,只能以二希退还。 抗日战争胜利后,郭葆昌已殁,张伯驹向郭氏之子郭昭俊重提旧事,要价黄金一千两,而且不能还价。往返磋商,尚未有成议,时宋子文以行政院长来京视察,郭子将二希向宋行贿,谋得中央银行北京分行襄理之职。这一事件在上海的《新民晚报》“造型”副刊被揭露,一时传说纷纭,引起文艺界正义之士的强烈不满。宋子文畏物议,不得已将二希退予郭子。 《新民晚报·艺坛通讯》载云:“希世珍品王珣《伯远帖》、王献之《中秋帖》,前由袁世凯差官郭世五(即郭葆昌)之儿献于宋子文,据悉宋不敢收,已还郭子,刻原件存中南银行,郭子仍待价而沽,国宝之下落如此!” 又至北京解放前夕,郭子从上海取出二希,携逃至香港转台湾。《新民晚报》又载云:“王珣、王献之二帖,今由郭昭俊自中南银行取出,携至台北,将求善价。此种国宝竟容私人如此匿逃,又竟无人管,怪极!” 新中国成立以后,尽管千头万绪,百废待兴,但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文物的收藏,周恩来总理并亲自过问此事。时郭子居香港,二希押于英国某银行,流落海外,几乎已成定局。但因为人民政府千方百计、不惜一切代价的努力,终于以重金将这两件无价的希世国宝,重新收回故宫博物院中。
王珣墨迹
《晋书》本传
珣字元琳。弱冠与陈郡谢玄为桓温掾,俱为温所敬重,尝谓之曰:“谢掾年四十,必拥旄杖节。王掾当作黑头公。皆未易才也。”珣转主簿。时温经略中夏,竟无宁岁,军中机务并委珣焉。文武数万人,悉识其面。从讨袁真,封东亭侯,转大司马参军、琅邪王友、中军长史、给事黄门侍郎。 珣兄弟皆谢氏婿,以猜嫌致隙。太傅安既与珣绝婚,又离珉妻,由是二族遂成仇衅。时希安旨,乃出珣为豫章太守,不之官。除散骑常侍,不拜。迁秘书监。安卒后,迁侍中,孝武深杖之。转辅国将军、吴国内史,在郡为士庶所悦。征为尚书右仆射,领吏部,转左仆射,加征虏将军,复领太王珣墨迹
《伯远帖》
王珣真迹《伯远帖》的年代仅次于陆机的《平复帖》,堪称无上至宝,其书体为《伯远帖》
世说新语
古文 王珣、郗超并有奇才,为大司马所眷拔。珣为主簿,超为记室参军。超为人多须,珣状短小,于时荆州为之语曰:“髯参军,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 王东亭与谢公交恶。王在东闻谢丧,便出都诣子敬道:“欲哭谢公。”子敬始卧,闻其言,便惊起曰:“所望于法护。”王于是往哭。督帅刁约不听前,曰:“官平生在时,不见此客。”王亦不与语,直前哭,甚恸,不执末婢手而退。 白话 王珣与郗超都有杰出的才能,受到大司马桓温的提拔。王珣担任了主簿,郗超担任了记室参军。郗超的胡须浓密,王珣的形体矮小。当时荆州地方给他们编了歌谣说:“大胡子参军,矮个子主簿。能令桓公喜,能令桓公发怒。” 东亭侯王珣和谢安双方结了仇(王珣原娶谢安弟弟谢万的女儿,王殉弟弟王珉亦娶谢安的女儿,后因猜忌产生摩擦,都离了婚,两家便成了仇人)。王殉在东边听说谢安去世,就到京都去见王子敬(王献之)说他想去哭吊谢安。子敬起初还躺着,听了他的话,就惊讶地起来说:“这是我对你的希望。”王于是就去哭吊。谢安帐下的督帅刁约不让他上前,说:“大人活着的时候,从来不见这个客人。”王珣也不理他,径直上前哭吊,哭得非常伤心,结果没有按常礼握谢琰(小名末婢)的手就退出来了。0
纠错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如:王珣百科书法,即可方便查询
资源下载
- 【pdf】明 董其昌小楷《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清拓本下载_21M
- 【高清tif】唐 怀素草书《论书帖》全卷下载_414M
- 【PDF高清】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下载_三希堂法帖4.83G
- 【jpg】清汪士慎《墨梅图》卷下载_7.9M
- 【pdf】明宋珏集蔡襄书《古香斋宝藏蔡帖》四卷下载_64.5M
- 【PDF高清】清汪启淑《飞鸿堂印谱》乾隆刊本下载_728M
- 【pdf高清】边武《草书千字文册》下载_43M
- 【jpg】启功行书《千字文》下载_14.7M
- 【高清】元 赵孟頫行书《归去来并序》长卷下载_393M
- 【高清tif】北齐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全卷下载_344M
- 【jpg】明 王守仁行书《铜陵观铁船歌》卷下载_7.2M
- 【jpg高清】元 赵孟頫行书《洛神赋》下载_49M
- 【高清】元 赵孟頫行草《北陇耕云书卷》下载_262M
- 【TIF高清】魏碑小楷《董美人墓志》下载_360M
- 【jpg】元 赵孟頫《行书十札卷》下载_16.8M
- 141种董其昌书法绘画作品集整理打包下载_1.6G
书法欣赏
- 赵之谦《楷书安得但见七言联》
- 郑燮行书《墨竹一枝宣德纸七言联》
- 陈方行书《致茂实省元契兄尺牍》
- 董其昌行书《白羽扇赋》卷
- 金农《漆书疏花片纸七言联》
- 陈洪绶行书《雷锋塔下画船少七绝诗》扇面
- 三国《曹真碑》清拓
- 苏轼小楷《养生论》
- 商衍鎏行楷《清平乐会昌词轴》
- 杨维桢行书《元夕与妇饮诗》
- 汉隶《大吉买山地记》摩崖刻石
- 萧娴隶书《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诗轴》
- 范成大·题北齐校书图
- 李文田《临石门颂隶书扇面》
- 董其昌《书陆畅惊雪诗轴》
- 田蕴章楷书字帖300字
- 蔡襄·门屏帖
- 梁同书行草《陈简斋七言诗轴》
- 胡问遂行书字帖
- 奚冈《草书轴》
- 永瑆行书《御制题董诰方舆写胜轴》
- 卢中南楷书《书法雅言》
- 童大年篆书《临天发神谶碑》
- 冯桂芬《行书综群坦万六言联》
书法推荐
- {$zd_sftj$}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