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行书论书卷》
作者:董其昌 书体:行书 2019-05-21 17:01:39
释文:
作书之诀在能放纵又能攒促,每一字中失此两窍,便如昼夜独行,全是魔道矣。 作书所最忌者,位置等匀,且如一字中须有收有放,有精神相挽处。王大令之书从无左右并头者,右军如凤翥鸾翔,似奇反正。米元章谓大年千文,观其有偏侧之势,出二王外。此皆言布置不当平均,当长短错综,疏密相间也。此是纲宗矣。 书道只在“巧妙”二字,拙则直率而无变化矣。用墨须使有润,不可使其枯燥,尤忌秾肥,秾肥则大恶道矣。 作书须提得笔起,不可信笔,盖信笔则其波画皆无力。提得笔起,则一转一束处皆有主宰。“转束”二字,书家妙诀也。今人只是笔作主,未尝运笔。 作书最要泯没棱痕,不使笔笔在笔(“笔”字点掉)纸素,成板刻样。 东坡诗论书法云:“天真烂熳是吾师。”此一句丹髓也。 晋唐人结字须一一录出,时常参取,此最关要。 吾乡陆俨山先生作书,虽率尔应酬,皆不苟且,尝曰:“即此便是写字时须用敬也。” 吾每服膺斯言,而作书不能不拣择,或闲窗游戏,都有着精神处,惟应酬作答,皆率意苟完,此最是病。今后遇笔研,便当起矜庄想。古人无一笔不怕千载后人指摘,故能成名。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未有精神不在,传远而悻能不朽者也。 壬辰益夏,阻风黄河雀镇书。十八日。 提笔时须定宗旨,若泛泛涂抹,书道不成形像。用笔使人望而矣,其为某书,不嫌说定法也。 笔画中须直,不得轻易偏软。 予尝题永师《千文》,后曰:“作书须提得笔起,自为起,自为结,不可信笔。后代人作书,皆信笔耳。”“信笔”二字最当玩味,其所云“须悬腕,须正锋”者,皆为破信笔之病也。东坡书笔俱重落,米襄阳谓之“画字”,此言有信笔处耳。 古人论书以结构(原“结构”二字点掉,改为下文“章法”)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余见米痴小楷作《西园雅绘图序》,是纨扇,其真如弦,此必非有界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弟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界,所以为神品也。是日重书。
钤“董其昌印”印。鉴藏印钤“师言斋珍赏印”、“爽邻”以及乾隆七玺、乾清宫殿座印等。
此卷内容乃董其昌数段论书之语,均见于《画禅室随笔》。据董氏自己跋文所记,该卷书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为其中年之作,用笔颇生拙古朴。因是随意书写,故字之大小、行距之疏密不甚讲究,但同时又流露出自然淳朴、无拘无束的韵味。卷后有董其昌在20年之后,即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复见此卷所写的跋,记其书写此卷的前后经过。跋中言其所书与蔡襄书风颇为相似。与前面所写论书内容的书法相比,董氏的自跋运笔墨更加自然,个人风格更加鲜明,反映了其时书法艺术已走向成熟。(撰稿人:王亦旻)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董其昌书法,可方便查询。
董其昌书法欣赏:
- 董其昌行书《自题佘山游境图轴》
- 董其昌·储光羲《田家杂兴》
- 董其昌行书《杜甫醉歌行诗》
- 董其昌行书《骆宾王冒雨寻菊序》
- 董其昌行书《王维辋川诗册》
- 董其昌《临徐浩书张九龄告身卷》
- 董其昌行书《自题延陵村图》
- 董其昌《楷书崔子玉座右铭轴》
- 董其昌楷书《自诰身帖》卷
- 董其昌行书《大唐中兴颂》
猜你喜欢:
- 《仿倪山水图》扇页,明,董其昌绘,金笺,墨笔,纵17cm,横50.5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扇页有自题:“云林作画,简淡中自有一
- 祝允明跋米芾《蜀素帖》,行书。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祝允明跋米芾《蜀素帖》释文:南宫帖。予见数本。每见未尝无所得。此藏汪宗道家。尤
- 海瑞《奉别帖》 山东省文物总店藏《奉别帖》为目前海瑞流传于世的惟一可信墨迹,殊为珍贵,现归山东省文物总店收藏。该帖内容为
- 宋曹《录怀素自叙帖句轴》绫本行草 182×86.7cm 山东省博物馆藏释文:夫草稿之作,起于汉代。杜度、崔瑗,始以妙闻;逮乎伯英,尤擅其
- 文徵明《草书七绝诗轴》 纵109.6厘米 横30.6厘米 苏州博物馆藏释文:玉泉千尺泻湾漪,天镜分明不掩疵。老去
- 沈粲草书古诗轴,纸本 83.4X33.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明星爛東方。北斗亦已旋。獨宿悲夜長。空牀藉
- 张瑞图《今春花开七言诗轴》绢本草书 187×48cm 朵云轩藏释文:今春花开委难当,眼看稀疏叶欲长。春光几朝不一样,借问汝曹缘底忙
- 詹景凤题《王宠行草千字文》,纸本楷书,高27.8CM,明万历甲戌年(1574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明興弘正而下
- 祝允明《草书怀知诗卷》 纸本草书 上海博物馆藏释文: 怀知识诗 卧病泊然,缅怀平生知爱,遂各为一诗。
- 张弼行草杂书卷,纸本,纵29.8公分,横578.2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卷书迹是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