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书法字典>> 历代书法>> 秦汉>> 非篆非隶《祀三公山碑》书法欣赏

非篆非隶《祀三公山碑》

作者:祀三公山碑 书体:篆书 2016-02-11 17:14:42

标签:祀三公山碑

非篆非隶《祀三公山碑》

《祀三公山碑》

《祀三公山碑》是名垂书史的极有价值的碑刻之一。汉元初四年(117)刻,篆书,10行,行17—20字。现存于河北省元氏县封龙山上。

此碑全称《汉常山相冯君祀三公山碑》,俗称《大三公山碑》。元廼贤《河朔访古记》云:“三公神庙,在元氏县西北二十里封龙山下,榜曰‘天台三公之庙’,庙有《汉三公山碑》一通。”即指此碑。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元氏县令王治岐重新访得,始有拓本行世。碑文起首云:“□初四年,‘常山相陇西冯君到官,承饥衰之后,……”翁方纲考定为安帝元初四年(《两汉金石记)。元氏县还曾有另一通隶书《三公山碑》,据《河朔访古记》云,在县西故城西门外八都神坛,即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所著录者。东汉灵帝光和四年(181)立,晚于篆书《三公山碑》六十五年。此石久佚。

非篆非隶《祀三公山碑》

《祀三公山碑》是书法中的变体。说其是篆书,则其结字方正,许多字压扁,笔划有许多简省的地方,有些字末笔呈拉长的垂下的尖笔出锋,可看作是隶书波磔笔法的一种变形处理。说是隶书,则其结体方法多是篆法,有些笔划更变得屈曲排满,比篆书还要冗繁。而综合看去,它更像是一种有着浓厚书法味道的美术字。

非篆非隶《祀三公山碑》

《祀三公山碑》起笔方截,尤显古拙生辣。转折处方圆兼用,小者用圆,大者用方,别开生面地展现了一种生涩峭厉的篆书体例。与用方重之笔相吻合的是,《祀三公山碑》在结字上一改篆书纵向延伸、修长的特征,易之以方折、紧敛的结字方法。这种以方为体的篆书结字形式,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显得宽绰雄强、稳重方博,呈现出一种宽宏浩大的气象,集合了瓦当文字与汉印文字的装饰之美。不同的是,瓦当文字与汉印文字是少数字派,而《祀三公山碑》则是一篇缜密绵长的文字巨作。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祀三公山碑书法,可方便查询。

0
纠错

猜你喜欢:

  • 西汉未央宫骨签刻文文/王晓光一、未央宫骨签形制、内容、时代、用途未央宫中央官署遗址所出骨签63850件,其中刻字者574
  • 新莽嘉量是王莽建立新朝托古改制举措的产物之一。新(王莽)始建国元年(9)颁行的标准量器,以龠、合、升、斗、斛五量具备,故名嘉量。正中的圆柱体
  • |《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东汉晚期碑刻,隶书。明初出土,保存完好,现陈列于山东泰山岱庙碑廊。碑内容
  • 全称《汉鲁相韩勑造孔庙礼器碑》、又称《韩明府孔子庙碑入《鲁相韩勑复颜氏繇发碑》、《韩勑碑》等。汉永寿二年(156年)刻,隶书。纵227.2厘
  • 子游残碑 汉元初二年(115) 六月刻,隶书。碑断为二,此为下截“允字子游”残石,存78字。 《子游残碑》为
  • 《朝侯小子残石》 东汉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点击放大《朝侯小子残石》出土於陕西长安县, 出土
  • 释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秦始皇统一中国,李斯为丞相,进行
  • 《永元器物簿》书于东汉永元五年至七年(公元93—95),历时两年完成。是隶草向规范的章草突变的标志性作品。居延汉简绝大多数原本都以细麻绳
  • 《大吉买山地记》 释文:昆弟六人,共买山地。建初元年,造此冢地,直三万钱。汉隶摩
  • 中国西汉时容量为 1升的铜量器。全长16厘米,高4.5 厘米,口径9.2厘米,容积为200毫升。器形为圆口、平底,有柄,

评论

发表评论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代书法 词典网 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