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
作者:王羲之 书体:行书 2017-05-09 17:21:39
王羲之《平安》帖
释文:此粗平安修载来十余 日诸人近集存想明日 当复悉来无由同 增慨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均为尺牍。存双钩摹本,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隔水有宋徽宗题款“晋王羲之奉橘帖”。米芾书史谓“又有唐右军帖,双鉤蜡摹,末后一帖,是‘奉橘三百颗(帖作枚)霜未降,未可多得。’《奉橘帖》在唐代就很有名,诗人韦应物有诗句说:“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更待满林霜。”用的就是这件书蹟的典故。开皇十八年(598)三月二十七日参军学士诸葛颖,諮议参军开府学士柳顾言,释智果跋其尾。”
从六世纪南朝时期以来,歷代帝王都喜好收藏王羲之等名家的信札,当时将零散的书蹟裱背成一定长度的手卷,后来辗转流传,遭割裂重装,已不復原貌。这卷书蹟是用双鉤廓填的方式,复製了三件王羲之短札。《平安帖》行书兼草书,信中提到的“脩载”,是王羲之的堂兄弟。《何如帖》行书,问候对方并告知近况。《奉橘帖》行书,赠送友人橘子并附上此信。
这三帖中,除了从整幅尺牍中去玩赏其风韵外,还可细察对比每一字之遒丽。如“复”字,三帖出现四次,《平安》中“当復”之“復”为草书,《何如》帖中三个“復”字都是行书,《平安帖》运笔提按顿挫的变化较多,钩挑转折间,锋颖秀发,一些牵丝引带的草书笔法,也十分生动灵巧。《何如帖》较端整,三个“復”字,而无一雷同,或异其偏旁,或变其转折,都鲜活生动,结构精密,神思凝淀。《奉橘帖》字形大小偃仰,饶富变化,“三”字如横空掠燕,笔画互有照应,“百”字起笔上扬,末画斜下挫锋,笔锋几经转折,并露出贼毫,“未”字出现两次,笔法也不尽相同。其他如“白”、“奉”等字。也是变化不一。可谓从心所欲不逾矩。
前二帖略见於褚遂良《右军书目》。《平安如何》二帖前尚有萧梁时代鑑书人徐僧权、唐怀充二人的“僧权”、“怀充”押署,故此帖鉤摹的上限,可能在梁隋之际,亦未可知。此三帖北宋初年藏駙马都尉李瑋家,尚有“李瑋图书”收藏印。后入宣和内府。再绍兴内府,明清為项元汴,及京口张氏(张覲辰、张玉裁、张孝思)笪重光等所藏。入清内府,未受重视,《石渠宝笈初编》,著录列次等,《三希堂法帖》亦未收入。惟古法帖為《宝晋斋帖》、《东书堂帖》、《戏鸿堂帖》、《墨池堂帖》等均曾摹刻,而次序各异。现藏故宫博物院,先后收入《故宫法书》,《晋王羲之墨跡》,《故宫歷代法书全集》;及二玄社精印。存真卷行於世。(张光宾)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王羲之书法,可方便查询。
王羲之书法欣赏:
- 王羲之·大道帖
- 王羲之《此事帖》
- 王羲之草书《适太常帖》六种版本
- 王羲之《都下帖》
- 王羲之草书《司州供给帖》
- 王羲之集字《心经》
- 王羲之草书《瞻近龙保帖》
- 王羲之《袁生帖》
- 王羲之草书《诸从帖》
- 王羲之《孝女曹娥碑》墨迹本及题跋
猜你喜欢:
- 刘媚子墓志(石志) 太和六年(371) 1998年9~12月,南京市博物馆在该市北郊的象山发掘了3座
- 王献之名下草书九帖(大观帖)释文:(一) 江州帖吾当托桓江州助汝,吾此不辨得遣人船迎汝。当具东改(次)枋三四。吾小可者,当
- 卫夫人《近奉帖》 又名《稽首和南帖》载于淳化阁帖游相本清晰版释文:“卫稽首和南。近奉敕写急就章,遂不得与师书耳。
- 《乐毅论》是三国时期魏夏侯玄(泰初)撰写的一篇文章,文中论述的是战国时代燕国名将乐毅及其征讨各国之事。传王羲之抄写这篇文章,是书付其 * 奴的
- 《曹真碑》原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曹真碑》清拓,轴 (上)碑阳 76.6× 98.8cm (下
- 王献之《余杭帖》(又称《触事帖》)拓本。行书。六行,五十一字。入刻《淳化阁帖》卷九。 释文:獻之白:思戀觸事彌至。獻
- 孙秋生造像记拓片 《孙秋生造像记》,全称《孙秋生刘起祖二百人等造像记》,在洛阳龙门石窟古阳洞南壁。北魏宣武帝(元恪恪)景明
- 王羲之《干呕帖》纸本(摹本) 天津博物院藏《干呕帖》,又名《如常帖》、《昨还帖》。纵14.1厘米,横26.4厘米,共4行
- 碑本皆真书,而亦有兼行书之长,笔力惊绝,意态逸宕,为石本行书第一。-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张猛龙碑》立于北魏正光三年(52
- 《王兴之夫妇墓志》 东晋永和四年(348)十月刻释文:君讳兴之,字稚陋。琅耶临沂都乡南仁里。征西大将军行参军,赣令